編輯:qianlinhui
2020-08-10 09:27:55
《青樹下的小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絨、球”等13個字。正確讀寫“早晨、漢族、鮮艷、打扮、服裝”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喜愛之情。
3.了解大青樹下的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摘抄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增強民族團結、和睦相處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的句子的表達效果,學寫擬人句。
教學準備
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F在,我們舉行一個“民族風情”展示會,誰能把自己找到的圖片或資料向大家展示一下呢?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節日、習俗等。
視學生介紹情況,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2.看,一群來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他們早早地起了床,迎著朝陽,踩著露珠,蹦蹦跳跳、高高興興地朝同一個地方走去,你們知道他們要去哪兒嗎?
3.板書課題:大青樹下的小學。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新詞
這所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1.多形式朗讀。
a.學生試讀。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2.相機認讀字、詞,指導書寫。
(1)分小組認讀生字新詞。全班齊讀。
(2)將生字脫離詞語,指名認讀,全班跟讀。
(3)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著重分析指導“晨、艷、裝、扮、靜”的寫法,以及“晨、艷、裝、讀”的筆順,并在黑板田字格中示范。
a.引導學生借助字源識記漢字“讀”。
“讀”是一個會意字,本義為照著文字念。其字形左邊為言(讠),說明“讀”與說話有關;右邊為“賣”,意思是誦讀時要張開嘴巴,就好像叫賣一樣,F在,“閱讀”“朗讀”“宣讀”等都沿用了“讀”字的本義。此外,“讀”還讀“dòu”,如“句讀”,指的是文章里一句中間念起來需要停頓的地方。
b.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字,說說自己的發現。
“絨、球、漢、艷、服、扮、讀、靜、停、粗、影”都是左右結構,“絨、球、漢、服、扮、讀、靜、停、影”都是屬于左窄右寬的字。
“晨、裝” 它們都是上下結構的字,最后的一筆捺都要舒展。
“服、靜”兩個生字都有 “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寫法也不一樣。
c.回顧練習。“jìng”字大家族。
d.學生寫字。
3.檢查課文整體感知情況。
a.快速默讀課文,標出文章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層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三、課堂練習
呈現課堂練習,與學生共同完成。
四、布置作業
課下思考,這所大青樹下的小學和我們的學校有什么不同?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默寫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拋出上課疑問——這所大青樹下的小學和我們的學校有什么不同?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分段研讀,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自然段。
a.輕聲讀第一段,分小組合作交流:讀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d.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銅鐘敲響了,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聲音抑揚頓挫,整齊響亮……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的氛圍。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會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4.學習第四自然段,并回顧全文。
a.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引導學生抓住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體會這所小學的美麗;抓住第一句話,體會“我們”的自豪和對這所小學的熱愛之情。
b.質疑:這所大青樹下的小學和我們的學校有什么不同?小組合作探究。
c.再次抒情地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
三、品讀感悟,學習語言表達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小組內讀一讀,說一說。
2.出示例句,評析。
a.①早晨,從各處走來了很多小學生。
②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徳昂族的。
引導學生通過簡繁句的對比,體會描寫要具體,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學習“有……有……有……還有……”句式,練習說話。
b.那鮮艷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
學習有新鮮感的詞語“絢麗多彩”,采用尋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絢麗多彩”的意思。
c.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
通過“不同”“同”兩個詞語的比較學習,了解這所學校的特點——團結友愛。
d.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學習擬人的手法,練習仿說仿寫。
四、課堂練習
呈現課堂練習,與學生共同完成。
板書設計:
上學路上
來到學校 不同民族 團結
上課 小動物 歡樂
下課 銅鐘 鳳尾竹 美麗
校園
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一 封 信》(教案2)部編教科書教學設計
2020-11-20 09:56:23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玲玲的畫》(課堂實錄)部編教科書教學設計
2020-11-17 09:39:50精品學習網(51edu.com)在建設過程中引用了互聯網上的一些信息資源并對有明確來源的信息注明了出處,版權歸原作者及原網站所有,如果您對本站信息資源版權的歸屬問題存有異議,請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將#換成@),我們會立即做出答復并及時解決。如果您認為本站有侵犯您權益的行為,請通知我們,我們一定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處理。